小毛蟹回家 啟動台灣大轉骨》人均GDP超韓趕日,淡水河迎來50年生態奇蹟!|封面故事 商周1820期推出年度調查報導,從一隻小毛蟹找到回家之路的故事,看見這個台灣的關鍵時刻。 但,為什麼是小毛蟹?他們居住、遷徙的河川,跟產業有何關係? 故事,得從毛蟹說起。你知道嗎,5、60年前,台灣淡水河畔曾有毛蟹大軍出沒,卻因上千間鐵皮工廠臨河而起,影響了他們的起居環境。50年前,台灣曾因為這些鐵皮工廠,帶動了GDP與經濟成長,我們把經濟成長的外部環境成本,全部拋入河流中,讓台灣的河川變得又黑又臭,導致這群毛蟹幾乎絕跡。 經過商周數月的密集追蹤,我們發現,這群毛蟹又回來了。這代表什麼? 這條流經北北基桃,守護近九百萬人口的淡水河變乾淨了;這不只代表河川的生物種類變得豐富、污染變少, 還代表過去習慣把外部成本放水流的「鐵皮經濟」開始轉變,我們的產業正在轉骨、升級! 本集由封面故事的製作團隊——商周總主筆呂國禎、商周主編陳承璋,分享調查結果及幕後故事。 →延伸閱讀文章:https://pse.is/4hf29h 商業周刊 更多视频/文章……
分享: |
本站部份资源来自网络分享并注明出处,若有侵权或不良资源请联系删除。|联系我们|手机版|打工族生活理财
GMT+8, 2025-4-23 23:15 , Processed in 0.019553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