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通胀,还是通缩》金融政策为何失效?央行工具局限与社会预期断层兼具作用 书中第一部分回顾日本自1990年代以来持续30年的经济停滞与物价未涨的“通缩”状态,以及其背后社会对价格上涨的心理恐惧与制度性惯性。第二部分聚焦疫情冲击后的全球经济,指出全球通胀并非因俄乌冲突驱动,而是消费者、劳动者与企业大规模行为同步改变引发——例如加薪压力被转嫁为成本、消费结构与服务需求快速调整等。作者认为,这些变化打破了既有低价预期的社会范式,并开启通胀上行通道。 随后章节分析现代中央银行传统工具的局限性。在传递机制受阻的情境下,即便持续降息或量化宽松,也可能难以触发通胀预期,并可能陷入“政策无效”的困局。日本央行尝试多年宽松,却未能有效扭转通缩路径,而如今世界多个国家央行也面临类似挑战:高利率同时压制增长,难以解决结构性通胀问题。 作者最后探讨消费者、企业以及政府应对之道:一方面需关注工资与价格螺旋关系,鼓励合理加薪;另一方面,制度应提升预期引导、重塑价格机制。此外,避免过度依赖货币政策,增强财政弹性、产业结构调整与信息透明度,才能在“通胀或通缩”的选择中走出更可持续的路径。 整本书语言清晰,从逻辑推导到政策建议层层展开,是一本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可操作性的当代宏观经济读物。它适合政策研究者、经济学者、企业决策者和普通读者阅读,帮助理解在非常态环境下,全球物价如何走向——以及我们能否塑造新的稳定预期。 每日一书 更多视频/文章……
分享: |
本站部份资源来自网络分享并注明出处,若有侵权或不良资源请联系删除。|联系我们|手机版|打工族生活理财
GMT+8, 2025-8-1 01:03 , Processed in 0.023464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